這篇山東探親行發生在兩年半以前,第一篇火車篇是在今年二月發表,隔了九個多月才出現第二篇,實在有點太慢啦……。如要知道我在寫些什麼,煩請點至山東,我的家(之一)火車篇。
寶芳和老公@山東棗莊郭洼村,這裡是爸爸的老家,也是爸爸出生的地方。
認識家人,好新鮮的詞,的確,他們是我的親人,但我卻素未謀面。回到了山東棗莊第二天,堂姊夫一早就在我、老公、妹妹和妹夫住宿的飯店大廳等待了,但我們幾個都市小孩,根本不習慣早起,直到爸爸上來房間敲門,我們才趕緊快馬加鞭整裝待發。說姊夫開車來接人,那車也真是出奇地簡陋,外觀類似台灣的麵包車吧,後面有兩排椅子,但是椅子好像都是自己加工裝上去的,絨布舊到不行,我們也不敢嫌棄,立刻二話不說上了車。上了車,才知道車裡沒冷氣,可以想像時值七月的大熱天,大家擠在車子裡,車窗又無法打開的烤乳豬情景吧!從飯店到家裡的路程,大概二十分鐘吧,讓我有機會真正看清楚棗莊的景象,雖然是白天,一樣感覺灰灰的,很多腳踏車、很多行人、很多看起來很髒的汽車。飯店在城裡,老爸的老家在城外的郭窪村,我們漸漸地從原本兩旁都是一兩層樓的房子馬路上遠離,過了個橋再拐個彎,進入了看起來就是鄉下的地方。
黃色的泥土,沒有柏油路、兩旁都是樹,空氣依舊感覺灰灰的,我們經過了一個像是市集的地方,因為有好多人拉著板車,板車上裝滿了大大小小的西瓜、蔬菜,大夥都在挑著、選著、吆喝著!而姊夫這輛破舊的箱型車,根本連避震器都沒有吧!因為一路顛頗地行徑在凹凸不平的黃土上,大家的屁股可都快開花了,但是姊夫卻一直說,就要到了、就要到了,彷彿提醒我們再忍忍、再忍忍。
爺爺奶奶很早就過世了,爸爸是家中長子,他有兩的弟弟及一個妹妹,也就是我的二叔、三叔及姑姑,他們又各自生了兩三個小孩,小孩也都生了小孩,爸爸告訴我,因為是鄉下地方,所以可以躲避政府的一胎化政策,(聽說我的表哥,當初為了躲避一胎化,就與表嫂躲到外地去,去一個大家都不認識他們的地方生小孩。)所以可想而知,我有多少要認識的親人了。那天早上,大家全部集合在三叔家的院子裡,我看都看傻眼了,因為陸陸續續到的人實在太多了,什麼堂哥、堂姐、表哥、表姊、嫂嫂、姊夫的,還有一大群小孩子,我是他們的姑姑及阿姨呢!要記住這麼多口家人,實在不容易,而且,天啊!他們全都講山東話,我和妹妹頂著烈日、還不忘拿著陽傘遮陽,爸爸一一為我們介紹這是誰,可是說實在的,短時間內還真是記不住!那時,還有個小孩跑到我跟妹妹的面前,指著說:「這兩個外國人是誰啊!」原來,因為我跟妹妹的皮膚白、又化了妝、還染了頭髮,居然被誤認為是外國人。
三叔家四不像的三合院一角落。
一踏進三叔家時,王家親戚就開始從四面八方開始湧進,別看這裡只有十來個人而已,事實上,還有一大群人站在鏡頭外面呢!大家都要來看看彼此素未謀面的我們。中間那個穿白色背心、短褲的是弟弟,是在幫小朋友拍照。
大家都沒看過這種隨拍隨可看的數位相機,所以一拍完照,就搶著看成果。
大家在庭院聊天,彼此認識,弟弟帶了數位相機,為每一家人拍照留念,他們都覺得很稀奇,居然可以拍完就立刻看到影像,大家爭先恐後地一直圍著弟弟拍照,爸爸後來事後告訴我,他們根本沒拍過相片。而我和妹妹四人,則是好奇地不斷打量這間頗具歷史的住著兩戶人家的三合院。說是三合院,但我卻不這麼確定,因為在大家的印象中,傳統的三合院應該呈現的是馬蹄型,中間是客廳、接待廳,或者是供奉神明或祖先牌位的地方,而左右兩側,應該有房間,另外在馬蹄型的左右兩邊,應該是廚房或是儲物間,但是這間我認為有點四不像的三合院,只有中間所謂正廳的部分,缺少了左右兩側,至於房間數嘛!不多,大概只有正廳跟右邊一間房間罷了!因為住了三叔及三叔兒子兩戶人家,所以他們各自擁有一間客廳及一間房間,實在很難想像這麼一大傢伙人,如何能擠在這狹小的空間。不過,在未來幾天跟他們出遊的次數不斷累積,總算讓我見識到他們「擠」的功夫了。聽爸爸說,三叔把他與三嬸睡的房間騰出來讓爸媽睡,那他們呢?則是睡在三合院邊邊一個只用簡單木板釘出來、先前是養羊的羊圈裡,而且還是露天沒有頂的。那裡能睡人嗎?我偷偷問了媽媽,媽媽回答我:「三叔很隨性,直嚷嚷說俺可以!俺可以!夏天晚上屋裡頭悶,外面反而涼快些!」不過讓我佩服的是,那羊圈的一旁就是糞坑,我們都不太敢去那兒解放,三叔卻樂意睡在附近。
太陽能水袋,能夠讓水變熱。
我問了媽媽,在哪洗澡啊?因為我也沒看到像浴室的地方,媽媽指著院子的一個角落說:「就在那裡啊!」「哪裡?我怎麼沒看到!」媽媽說:「有沒有看到屋頂有一條細細黃黃的水管垂墜下來,水管就是蓮蓬頭,那塊小空地就是浴室。」但是我說:「沒有牆壁也沒也門耶!不是會被別人看光光嗎?」媽媽回答說:「反正晚上院子根本沒有燈,一片烏七嚜黑的,什麼也看不見!」我的媽媽算是很放得開的中年女性,她的樣子就像開喜婆一樣討人喜歡,但是要她在毫無遮掩的空地上洗澡,可是頭一遭,而且,媽媽還說,堂嫂每天晚上都會幫媽媽洗澡,幫媽媽搓背、洗換洗衣服,媽媽說:「俺已經從第一天的妞捏,漸漸地開始習慣了。」(媽媽也開始融入地跟大家說【俺】了呢!)好險好險,我和妹妹四人在城裡住飯店,不必忍受好像要回到原始生活的習慣。說著,老公便好奇地看著那條所謂蓮蓬的水管,他循著牆邊的水泥樓梯,爬到屋頂,屋頂不像台灣是斜頂瓦片,而是一大片平坦的水泥,最大的用途,就是用來曬小麥與囤放小麥。而在屋頂的角落,有個看似黑色的塑膠水袋,水袋連接著那條塑膠水管,原來,這個黑色水袋是所謂的太陽能水袋,也就是說,棗莊那一帶的人,會在夏天將水袋裝滿水,放在屋頂曬太陽,吸收熱能,如此一來,晚上洗澡的時候,就有天然的溫水可以享用了。「那麼冬天呢?」我好奇地問爸爸,爸爸說:「冬天冷到零下十幾度,厚厚的積雪根本無法洗澡,所以大家時興幾天洗一次澡,而且是攜家帶眷地到鎮上的澡堂洗呢!」
那天中午,為了慶祝我們這麼一大戶王家人團圓,便到鎮上席開好幾桌,真正體驗山東的食物。………………….待續
妹妹和堂姐、嫂嫂和外甥女們合影。
認識完親戚,爸媽帶大家遊街,認識郭洼村的老鄰居,前面中間是媽媽、左邊是親愛的姑姑,右邊是鄰居老婆婆,據說是爸爸小時候的玩伴。後面右邊是爸爸、左邊是弟弟,最後一排那位,可是爸爸最親的二弟,寶芳叫他三叔。
妹妹跟婆婆留影。
這次返鄉探親,最重要的一個行程,便是掃墓祭祖。
記得好像有三個地方的墓地要掃。
寶芳和害羞的二嫂合影。
這是三叔家右邊的廚房,有一個很大的灶。
那天,嫂嫂們說要做麵餅來吃,而且是用自家種的小麥喔!看她們技術嫻熟的不得了,從小愛吃麵食的我,豈能錯過自己桿麵餅的機會呢?爸爸在旁邊說我一定做不出來,的確,真是讓身為山東大妞的我汗顏,連個麵皮都桿不好,只好做做樣子囉!
姑姑開始把大家桿好的麵皮,放在大板子上加熱。我覺得姑姑人好好喔,她是爸爸唯一的妹妹,知道我們回棗莊,每天一早騎著腳踏車,載滿著吃吃喝喝的東西,大老遠騎了快一小時的時間才到達三叔家。每天這樣辛苦的來來回回,真難為她老人家了。
姑姑,想妳喔....
話說山東人吃飯可是沒有白飯可以搭配的喔,妳看看這滿桌的菜,沒有飯就知道啦。而且,已經很習慣台灣口味的我們,實在對北方重鹹口味的菜有點......還真印證了南甜北鹹的道理。
大家吃飯也沒有自己專屬的湯碗,只有一人一副筷子。
老公拿著小餅,雖然吃飯沒有白米飯的可以配,但可是有大餅或是小餅可以配,好好吃喔.....真懷念這個好味道。
留言列表